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近有以宝贤旧拓为大观者予为改题附二诗以当帖平 其二 壬寅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五
绛本真传久不闻,石栏星影点微云。
帘痕北纸从今认,细叩尧章单炳文
单丙文先生沅州 南宋 · 徐玑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传得临池诀,勤劳敢遽忘。
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
旧隐寻芳芷,离怀对碧湘。
寸心长记面,不似隔他乡。
王献之帖跋 宋 · 张枃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丛帖目》卷二
此帖视余所见诸本为胜,惜其所传止此,不及见全帖也。
丙文卢阳,在五溪穷绝处,而家蓄先贤书帖,往往有中州士夫所无者,其好尚文雅,盖不在黔中秦子明下。
世岂无山谷,安知不遇赏音?
绍熙壬子重阳日广汉张杓书于襄阳郡斋。
按:《宝晋斋法帖》卷六,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萧明允墓志铭1268年1月8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文山全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初名坚字子固,后改应新,字明允庐陵珠川人。
庐陵故多萧氏,而珠川亦望族。
君拔起其间,自幼岐嶷,长益崭绝。
种绩文学,额额与逢掖争鸣。
三赴天子学,锐不少衰。
气岸孤耸,与人棘棘不阿,号其读书室曰「介林」。
尝谓:「吾幸守先人庐,弗克规拓,是不肯堂」。
构楼其前,曰「逼云」。
复出其旁,相我攸宇,通之为园。
花竹横从,朋宾啸歌,翛然有物表之趣。
会予钓游荒闲,位置水石。
君时一造,沛然若自得,予以是知君所自负翘如也。
咸淳二年十二月九日,以疾终,年四十六。
曾祖炳文
国老
景伯,妣李氏,继母曾氏。
妃刘氏。
男曰宋翁,女曰淑慧、淑慈、淑懿,皆幼。
卜以四年正月八日,归于淳化王田双园之原。
前期,其弟至与其孤造门以铭请。
铭曰:
嗟予介林兮,孑孑而无成。
大舆之壮兮,羌中道而折衡。
意衣冠之虽葬兮,不能葬其英英。
瞻云山之莽苍兮,尚肮脏之如生。
张士敬姚超白炳文宗上人饥别张怀德千户于大愚寺松林赋柬诸君子 元末明初 · 刘崧
张侯早负熊虎姿,文雅羁穷人共知。
凌晨调笑出东郭,健步不烦鞍马骑。
茭塘蒲港明如画,风日萧萧动初夏
寺门还抱碧溪流,石桥正度丛林下。
高原过雨不作泥,晚色乃尔寒凄凄。
草间移席僧共至,松下传杯莺正啼。
姚君玉立长九尺,谐谑倾筵须奋赤。
旷怀亦有张与白,总是君侯好宾客
酒酣浩歌激清商,却望浮云思帝乡。
松花落雪愁日暮,拔剑起舞空徬徨。
知君袭武坐文癖,败壁有书无寸戟。
犹滞泥沙未得伸,在于楚也空嗟惜。
明朝闻买淮河舟,聚散萍蓬那可由。
即看丹凤楼前醉,还忆沙罗门外游。
相国寺碑记1001年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供职禁林,伏膺典策,伽蓝故事,缃素预闻。
相国寺,本北齐建国寺也,至唐室睿宗改赐今名。
大凡有土地旷廓,不能自立也,然后置国城;
有国城露处,不可暂安也,然后修栋宇。
承制旨,愿毕其辞,于是谨拜手稽首而飏言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
文经武纬,创业垂统。
建邦设都,风雨所会,上古已还,弗常厥所。
粤稽载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周都丰镐,汉都长安,咸以为天下之君,保域中之大。
若乃眷视梁国,在古实属豫州,主于斗极之三度,入房星之五度,无名山大川之阻,冲四通五达之郊。
梁开平中置为京阙,晋、汉、有周,三代因之。
嘻,天道玄远,有开必先。
惟周之兴,为宋经始,迁宗社于斯,筑新城于斯。
太祖皇帝潜阳在下,玄德升闻,百姓与能,三灵改卜。
爰尊禅让,方陟元后,以为必躬必亲,所以康世难,破泽潞维扬之隩,不壮不丽,何以威外?
彝阙皇居,应门之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增严禋上帝之坛,大禁卫连营之制。
由是荆湖内附,吴蜀一统,向明而治,十有七年。
太宗皇帝德合天地,明齐月日,肇膺顾命,一委长君,恢张四维,奋迅独断。
盛哉吴越,享国百龄,我以尺一而召之;
蕞尔并汾,不庭二纪,我则一戎衣而下之。
功成制礼,治定作乐。
新集贤、秘阁之署,草籍田、东封之仪。
既而麟凤效祥,草木呈瑞。
垂衣端拱,二十二祀。
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之应运也,紫气充庭,黄云作盖,寿邸通三之贵,震宫明两之朝,历数在躬,大宝曰位。
以至诚奉六庙,以纯孝尊万安,接宫府以雍睦,御臣民以公正。
礼无违举,文思化成。
六合无不获之夫,四海多来宾之国。
皇猷既以彰矣,昌期亦以隆矣。
一旦负黼扆,语侍臣曰:「朕九天眷命,袭二圣丕基,寅畏奉行,弗敢失隳。
人熙有庆,时汔小康。
行大中之道,吾无间然;
存方外之教,意有所关。
太祖革封禅为开宝之号,太宗龙兴以太平之名,别开启圣之梵宫,实作上都之壮观。
相国寺敕建三门,御书赐额,馀未成就,我当修之」。
乃宣内臣、饬大匠,百工馆至,众材山积。
岳立正殿,翼舒长廊。
左钟曰楼,右经曰藏。
后拔层阁,北通便门。
广庭之内,花木罗生;
中庑之外,僧居鳞次。
大殿睟容,即慧云师所铸弥勒瑞像也;
前楼众圣,即颍川郡所迎五百罗汉也。
其形势之雄,制度之广,剞劂之妙,丹青之英,星繁高手,云萃名工。
外国之希奇,八方之异巧,聚精会神,争能角胜,极思而成之也。
伟夫!
觚棱鸟跂,梅梁虹伸,绣栭文楣,璇题玉砌。
金碧辉映,云霞失容,琤铎玲珑,咸韶合奏。
森善法于目前,飘乐音于耳界。
若乃龙华春日,然灯月夕,都人士女,百亿如云。
绮罗缤纷,花鬘璎珞。
巡礼围绕,旃檀众香。
仰而骇之,谓兜率广严,摄归于人世。
又若天仗还都,凤楼肆赦,千乘万骑,流水如龙。
旌旗彗空,歌吹沸渭,凭栏四顾,佳气荣光。
俯而望之,疑蕊珠阆风,神化于海土。
猗宏丽也,殊超胜也,皆不可称,不可量。
大矣哉!
维大雄氏,真大圣人,佐佑大君,兴隆大化,受托付嘱,为世外护。
故将以法王能仁,兼帝王要道,参而行之。
经言广大,则无思不服;
经言慈悲,则视民如伤;
经言忍辱,则国君含垢;
经言利益,则我泽如
德惟日新,精进也;
畏于天命,持戒也。
如是知见,如是信解,然由造有相之功德,广无边之福田,固皇图如泰山,跻苍生于寿域。
冀灾沴不作,僭贼不生,风雨咸若,寰区谧宁者欤。
古云登高能赋,作器能铭,彼皆小者,尚以文为。
简栖抒头陀之碑,江总纪栖霞之迹,庾信凤林之景,王勃演牛头之词,鸿笔遗妍,龟趺尽在。
夫夷门巽位,汴水阳涯,旁连北斗之城,近对苍龙之阙哉!
臣久玷鳌山,荣瞻凤扆,学微睹奥,文愧非工,捧诏惕然,抽毫铭曰:
地象为舆,天形若笠。
四序循环,三辰出入。
吁嗟五代,日不暇给。
祖宗耿光,神祇降祥。
受天永命,得人者昌。
崛起大宋,祚踰皇唐。
赫赫太祖,聪明神武
栉风沐雨,披壤九土。
握机蹈矩,炳文如虎。
明明太宗,宽仁肃恭。
务材训农,万方来同。
类帝禋宗,神德犹龙。
重熙累洽,庆流三业。
玉塞鏖兵,铜梁献捷。
文物葳蕤,苞符杂遝。
信及豚鱼,混一车书
儒通坟索,道讲玄虚。
勤行二教,谛奉真如。
隋堤之侧,寺名相国
仿佛天宫,光华日域。
下福蒸人,上延圣历。
轮焉奂焉,五色相宣。
舂陵宝马,许史云軿。
争趋胜地,如会诸天。
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悦怿群心,欢呼万口。
千劫爱尘,一时斗薮。
揆日十星,扬于紫庭。
黄麻锡诏,翠琰刊铭。
金田宝刹,万祀千龄(乾隆《祥符县志》卷九,乾隆刻本。又见康熙开封府志》卷一九。)
「千劫」二句:原无,据右引补。
单丙文画像 南宋 · 徐照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几年无字学(原作觉,据黄本改)宋代出王钟。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露锋。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
势成期险峻,意造绝纤秾。
八法因知永,三分可问踪。
丰多寻圣病,求务废眠饔。
若匪蒙提耳,终难免击胸。
道玄令自悟,恩大报无从。
新砚传沅石,寒煤扫岳
缺碑年号在,古器土泥重。
注分元非浅,舒情似独隆。
租人脂晓辖,离馆听秋蛩。
贾岛铜为像,平原绣作容。
简编流越海,魂梦历蛮峰。
先喜趋朝日,应须领戟僮。
重修文宣王乾德二年九月 宋 · 梁勖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金石续编》卷一三
夫有唐失驭,华域幅裂,清野皆延敌之场,黄发笑□衣之子。
殊不知随其延促,圣教浮沉。
是以时雨致丰,农夫喜蛤耒之利;
川流可济,舟人誇鹢首之功。
由是王之祠宇,天下圮毁者宜哉。
今伏遇圣主辰居,黎献憬集,炳文明于中宇,散声教于万方。
东壁右更,有烂垂于上;
《由仪》《华》,有识咏于下。
文轨一变,溥率雍熙。
明天子以关辅之地,为雄望之首,勋德之外,求镇抚之才。
公于是奉尧咨、分汉节,四稔于兹矣。
群司肃而庶务理,徒歌起而政声远。
时以衙之南、路之左,宣圣祠庙栋挠垣坏,公喟然叹曰:自姬周幽、厉之后,礼乐崩坠。
夫七观、五经、四始、十翼、三极,彝训也。
微圣人之述作,伊嘻,余岂得而闻乎!
于是即日鸠工蒇事,自仲商之始,律管才迁,功已告毕。
堂宇塑画,釿斧圬墁,虽因而藻饰,实创而增修。
昔故瀛王出将也搆于前,今公殿邦也兴于后。
上则裨圣主光被之化,次则感彻侯舄弈之风。
于是寻烟染芬,窥观者勉而砻砺;
柔木缗丝,□□者乐然辉映。
由是论之,右德礼贤,崇儒尚古,禀□□,守藩条,孜孜焉,赫赫焉,诚可知矣。
勖谬司载笔,获瞻遗像,奉□□□,直而不文。
时乾德二年岁次甲子九月甲戌朔十八日辛卯
澹山岩题名记嘉泰四年四月 南宋 · 魏熊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嘉泰甲子四月四日太守饮客,游澹岩
宿戒于署,未明登车。
是日微阴甫晴,道疏雨飘洒,已觉身在尘埃外。
又十馀里,乃至寺。
寺门清敞,堂宇朴壮,亦非俗境。
与客小休,由岩门跻。
裁数武,冷气逼人,宾主皆蒙裌衣以入,有衣衲者。
足踏云根,苍翠四发,神剜鬼刻,非复人意所料。
呈奇衒怪,领览不暇。
龙井在左,肸有潜灵。
凄神寒骨,冰雪入怀,益深益异而益凛然也。
仰视岩端,疑别有天。
月台中峙,阳辉下堕,始觉有暖意。
小酌台上扃亭,益近天。
登之,寻避秦人遗迹,则峭狭蒙密,不可布武矣。
亦从此逝,遂閟其蹊邪?
降西右旋,穿诣曲,步磊隗,划然骇目,观音岩也。
拔地立,锐干云雨,一龛正中,宴坐巍然。
噫!
此真补陀落伽山大士神通随处即现,何必海岸徘徊忘去?
顾景西莲,出门而俯,美哉清乎,水之□□而东者也。
揖客登舟,顺流而归。
太守寿春魏熊梦子师,客通判临川王克勤叔弼,路分东都单炜丙文判官霅川何述思道推官教授天台周仲卿次和零陵括苍张逢辰子见。
按: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光绪二年刻本。
寿宁节致语 其六 女弟子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朝野多欢,游豫为诸侯之度;
君臣同德燕乐慰嘉宾之心。
矧属昌期,具陈前美。
恭惟皇帝功逾禹俭,德迈尧聪,发号令于风霆,炳文章于日月。
朱干偃武,自弥怨于西夷;
玉检登封,伫告成于东岱。
于时肃霜凝气,流火沉光,瞻黼帐之洞开,命瑶觞而迭进。
仙徒缓箭,宫䌽飞花。
圣日舒长,助宸游之多暇;
人心和乐,感韶奏之新声。
固以掩高会于柏梁,轶胜游于平乐
妾等逢辰有幸,执伎非工。
暂拂尘衣,来造丹涂之地;
仰瞻法座,愿呈回雪之容。
未敢自专,伏候进止。
正旦贺内翰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右,某伏以书得夏时,标物生之令候;
星回吕纪,在岁始之常经。
恭惟某官履道渊冲,炳文宏博。
总直辔以高蹈,拥大珰而远游。
内相参决之谋,进扶鸿业;
代主上深厚之训,辉映前图。
企听简良,居承弼化。
率是海隅之众,尽调鼎实之和。
伏想赞翊循经,练颐多暇。
履兹初历,倍纳蕃禧。
某早饰冗才,叨偕巨庇。
祝颂斯厚,敷述奚殚。
王御史 元末明初 · 宋濂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乡先达监察御史王公馀庆叔善元至正间赫赫有声持节广州卒且葬之矣后为乱兵所发三衢徐焕自韶移守是州而东阳赵侃方知印广东中书于是合谋改葬城东悟胜寺之原寔洪武庚戌三月三日也予因从请大篆其爵位姓字刻之墓门复为诗哀之哀之所以叹乡学之凋谢而斯文之无系也炳文希贡皆义士云诗曰
剪纸难招御史魂,蛮烟瘴雨但空坟。
纵然有石题新篆,谁守扬雄死后文。
潜虚精语序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一、《鬳斋续集》卷二七、《经义考》卷二七○
《太玄》起九数,《潜虚》起五数,自是天地间不可泯者。
先师尝云《易》则正穴,此支龙也。
辞之有古今,又不可不精别之。
《潜虚》非无佳语,但只是后世文字;
《太玄》则犹有古意。
况《潜虚》设谕大抵皆前人书文中已有者。
炳文以为果温公所作,此亦不必深辨,只以文论,不必问何人。
前后本有缺有全,续添者为伪,文公言之尽矣。
初本已有肤浅无深味者,况续增者乎!
今以其语之工者,与退之所谓正而未至者,摘而录之,未知世之具眼者以为何如也。
提刑秘阁程公墓志铭嘉熙二年十一月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三、《蒙斋集》卷一八
嘉熙二年中奉大夫提举绍兴府千秋鸿禧观程公讳,告老于朝,天子俞其请,进直中秘以宠嘉之。
乡之士大夫,用汉元德、唐贞曜、本朝明道故事,号公为安节
盖公退居山林十有馀年,安节之名不忝矣。
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范文正公严子陵之祠,亦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呜呼!
来不知所从,去不知所往,而自能橐籥万物者,其风之妙乎?
公之言行,有家传行述,记载明备,而公之子沐,又乞铭于余。
余惟录其细,没其大,非铭体也。
盖公平生大致,不为势利屈,超然独立风尘之表。
嘉定大臣,已落落不苟合,至郑丞相当国,尤屹然决无阿附意,宁芒鞋野服,蹈丘园,玩泉石,以终其身。
然则,天子之褒嘉,乡士之推尊,闻公之风者,可以廉顽立懦,而与山高水长,相为无穷矣。
公字森之处州松阳县人
曾祖起,祖矑。
考大雅,赠宣奉大夫
妣叶氏、杨氏,俱赠淑人
公登绍熙四年进士第,历徽州绩溪县主簿,监建康府北酒库,知信州玉山县,通判庆元府,知金州提点广南西路刑狱。
奉祠里居,一字不入修门
洎属疾,亦不以死生动毫芒。
嘉熙二年六月二十有二日,卒于正寝,享年六十有八。
娶陈氏,参政越国公之女,先公二十七年卒;
继叶氏,既归之二年,亦卒。
俱赠淑人
子男一,即沐也,文林郎、监行在省仓中界门。
女适浙漕进士叶东,新抚州录事参军张忱,进士炳文
孙男铸,将仕郎
以是岁十一月甲申,葬公于县移风紫山
名义为国之大闲也,廉耻立身之大节也,纲常不明,利欲横流,撤大闲,隳大节,他美莫赎。
故余于公之出处,独表彰其大者。
至于为邑为州如古循良,将指如古肤使,力扶风教,受知儒先,懿行嘉言,不可殚述,皆自其大者发之。
而余又知公之植立,非但天资,乃学力也。
余每与沐讲论经义,归必告乃翁,辄欣然领会其意。
属余大书其堂曰中庸,公益喜,憾相得晚,戒沐朝夕观省勿忘。
然则余之知公,与公之自知,岂徒素隐行怪,后世有述而已哉!
余尝为言,满天地间,莫匪中庸,人谓公以不仕为高,孰知所得乃在乎此?
使时见用,其不为沮溺明矣。
乃系之铭曰:
嗟芷蘅兮芳自吐,耿离忧兮心独苦,卧故山兮几寒暑。
非避世兮时不用,抱中庸兮炯千古,子子孙孙兮事斯语。
薛瓜庐墓志铭绍定二年三月 宋 · 王绰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五
永嘉作唐诗者首四灵,继灵之后,则有刘咏道、戴文子、张直翁、潘幼明、赵几道、刘成道、卢次夔、赵叔鲁、赵端行、陈叔方者作。
而鼓舞倡率,从容指论,则又有瓜庐隐君薛景石者焉。
诸家嗜吟如啖炙,每有文会,景石必高下品评之,曰:「某章贤于某若干,某句未圆,某字未安」。
诸家首肯而意惬,退复竞劝,语不到惊人不止。
然景石不但工于诗,而其小楷初授法于单炳文,日经月纬,已忽超诣!
识者叹其得昔人用笔之意。
盖诗自建安以来,体制屡变,至开元元和而后极工。
书由魏、晋而下,法度渐失,迨欧、虞、褚、薛而迄不可复。
景石著句必于郊、岛之閒,落笔期于钟、王之次,诗寖逼唐人,而书不止于唐人焉,斯亦奇已。
继诸家后,又有徐太古、陈居端、胡象德、高竹友之伦,风流相沿,用意益笃,永嘉视昔之江西几似矣,岂不盛哉,然不知者谓此特晚唐之作。
夫使晚唐杜荀鹤、郑谷辈置一语于前人集中,虽稍通句律者能辨,诸家顾不能而袭其迹乎?
是又可与智者道之尔。
薛氏实廉村唐补阙令之之后,传十有四世而至曾祖敷文阁待制公弼,祖福州教授公叔,父华州云台观
宜人王氏、周氏。
景石襟韵疏旷,卓荦有大志。
视寒生窭士,思欲尽取衣食之,困于力不给而止,然犹经理整缉,随所有丐与之。
筑室于会昌湖上,敲榜击楫,日与渔翁钓叟相忘于欸乃之间。
余旧与读书于长老山,景石坐漈岩,掬流泉,抵掌长啸,采茶芽松花以茹之,真若忘世然者。
已乃酌古今,谈世务,究奇正相生之变,而推考八阵,旁及遁甲、纵横、敛散,其论高于人数等。
盖家学之传远有端绪,景石又能错综而发挥之。
嗟夫!
余老矣,所恃以诒其后者顾一二友在,而子舒既亡,景石又不少留焉,其能不凘尽也耶?
景石卒于绍定改元之八月二十三日,年五十有一。
娶木氏,尚书礼部公待问女。
六子:长嵩,国子监进士
次峻,国学免举生;
次嵃、髦、彤、彪。
三女:长适黄善,幼未笄。
景石不止工小楷,籀篆斯隶,深造其极,四方士友求于门,景石不靳惜畀之,大者径三数尺许,铭祖父有不得景石书为恨。
诸孤卜明年三月之二十九日葬于永嘉县吹台乡横屿之阳,属余铭。
余固期景石之挽我者,而反铭之乎!
景石讳师石,有《瓜庐集》若干卷。
铭曰:
蜂之螫兮蝇营,蚁之垤兮蜗阻兵,排广莫兮隘沧溟。
匪南冥之鲲与东海之若兮,谁其与铭?
按:《瓜庐诗》附录,南宋群贤小集本。
祭孟丙文1152年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九、《梅溪先生文集》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嗟嗟孟丙,吾幼儿也,七岁而亡,吁可悲也。
汝生而眉目分明,神气清秀,骨有伏犀之奇也。
声音琅琅,语话了了,而世事稍稍能知也。
吾与朋友讲习,二兄侍立,而汝必随也。
吾徒数十人,汝类能识其姓第名字,退而品藻之于其私也。
吾谓汝早慧如许,他日必未易量,岂意止于斯也?
吾之所饮恨者,玩汝之病,救汝之迟也。
初亦谓汝起止轻健,岂数日之间,遽至弗支也!
生于村落,所恨苦者无妙药良医也。
致汝无辜,由我之罪,茹苦抱痛,无穷时也。
当汝之死,家祸方稔,而仲兄之势尤危也。
吾方怆惶惊怖,不得尽下殇之礼以葬汝,绕坟三匝以苦汝,情虽钟而恩已亏也。
汝今死已百日矣,汝母方获视汝之坟,而吾方获祭汝以词也。
汝昔在襁褓,婆钟爱汝,今祔葬于侧,魂魄必有依也。
汝父母亲戚,朝夕哭泣以思汝,夜常梦寐以见汝,冀汝有再生之期也。
天地鬼神,傥悯汝之横夭,释我之罪愆,使汝复为吾子,以慰莫景之思也。
汝或夤缘未断,魂识有知,当随父母以归也。
姜夔家藏兰亭帖绍熙三年 宋 · 单炜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五、《兰亭考》卷七
靖康后旧刻无几,余收八帖,皆故家物。
字体笔法与损缺处校之,只一石尔,惟肥瘦不同尔。
流俗不识妙处,但以其无皴剥古意,岂能辨前代所摹石未漫灭时本哉,单炳文书于汉江舟中。
按:第三本,绍熙壬子至后三日。
王献之绍熙三年九月 宋 · 单炜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五、《丛帖目》卷二、《法帖谱系》卷下
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
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
炜家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内「面」字右边转笔正在石破缺处,隐然可见。
今本乃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与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
又第七行第一字,旧本乃行书「止」字,今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
以此推之,今之所见,多非旧本。
《临江帖》大率与旧本同,其间此一帖尤不差,但字体颇肥,不逮绛帖之遒劲也。
文昌广汉张公帅襄,暇日,炜因质所疑,乃蒙印可,俾模于石,用广其传。
绍熙三年壬子岁秋九月大梁单炜书。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五 1186年 南宋 · 姜夔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
山阴千载人,挥洒照八极。
只今定武刻,犹带龙虎笔。
单侯出机杼单炜炳文。),岂是剑舞得。
馀波入竹石,绝叹咄咄逼。
王献之保母志跋1203年9月 南宋 · 姜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一 创作地点:上海市市辖区吴淞街道
予学书三十年,晚得笔法于单丙文,世无知者。
按:《白石年谱》第七页,辽海丛书本。